新闻中心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工信部最新发声涉及未来产业、“5G+工业互联网”、新一轮工业设备更新机遇……

2024-07-0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7月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

  将在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围绕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我们要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围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开展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国行活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围绕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坚持新老并举,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主要坚持“建、用、研”进一步统筹推进,加快信息通信业的高质量发展。“建”就是夯实网络设施,稳步推进5G、千兆光网建设,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轻量化、5G-A演进升级,扎实推进算力产业发展,大家知道算力现在作为一个资源,发展也比较快。同时,正在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动5G网络向文旅、医疗、高校、交通枢纽、地铁等场所,在原有覆盖基础上进一步深度覆盖。“用”就是深化融合应用,研究出台“双千兆”网络和应用发展的接续政策,加快建设“5G工厂”,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研”就是强化技术研发,统筹推进5G-A的演进和6G研发创新,大家都知道现在6G也在加快发展,超前布局超高速光纤传输和下一代的光网络,未来的光网络发展大有可为。同时,有序推进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比如数据中心就属于增值电信,加强与国际开源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一些优质的开源项目,落地开源成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先生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先生。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心和支持。

  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多”就是品种多,各种制造业都有,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就是规模大,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7%,装备制造业占比达33.6%。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人工智能正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培育42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十四五”前两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8%。2021-202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3%。2023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22亿吨,利用率达到54%。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布局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建立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别是我国部分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大家都知道的C919大型客机已经有6架交付东航,已经开通了上海飞北京、西安、成都、广州的航线新支线架。大家都知道的国产第一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商业运营。“嫦娥六号”实现了月背采样返回,6月28日国家航天局举行了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一共1935.3克样品。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投入使用,智能6行采棉机实现量产。

  企业实力也不断增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产业链骨干企业加快壮大。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

  这几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比较快,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占全球比重还是比较高的,达60%以上,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工业互联网初步建成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商用牌照发放5年来,5G应用已经融入千行百业,在工业、电力、矿山、医疗、教育等领域实现规模推广。

  我国工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讲,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我们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真抓实干,善作善成,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在这里先简要介绍这些。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很高兴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速,5月出现了回落,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阶段工业稳增长政策将如何加力?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都非常关心工业经济的发展,刚才我已经介绍了,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7%,应该说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呈现了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23年加快了1.6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扎实推进稳增长、保安全、促升级,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我们继续抓好十大重点行业的发展。十大重点行业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这些行业规模大,带动性强,关联性比较高,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在70%左右。去年我们制定了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今年要继续推进政策落实,不断培育增长新动能。

  其次,我们鼓励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江苏、广东等10个工业大省的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国比重超六成,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十分关键。今年前5个月,10个工业大省的增速都高于全国。另外,我们也特别关注50个工业大市,这50个工业大市中有10多个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将继续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除了工业大省、大市外,其他省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行业,我们也要因地制宜支持他们。同时我们特别关注一批工业大县的培育。我们将继续支持东北和中西部省份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第三,我们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落实落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进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我们还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我们要继续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我们还将在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围绕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我们要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围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开展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国行活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围绕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坚持新老并举,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中央部署推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请问,工信部如何抓住新一轮工业设备更新机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谢谢。

  大家平时往往比较看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颠覆性技术发展,感谢您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心。通常所说的传统产业是指那些产业发展时间较长、产业体量规模较大、市场需求广、吸纳就业能力强、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主要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这些产业的增加值、营收、利润、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都占全部制造业的80%左右,生产的产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因此说,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对这些传统产业,我们要推动其转型升级,绝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去年以来,工信部会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要着重抓好这两个文件的落实,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支持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让这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在设备更新方面。聚焦重点行业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实施先进设备和软件一体化更新提升行动,淘汰一批低效老旧设备。

  在工艺升级方面。持续推动产业科技创新,鼓励面向传统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工艺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在数字赋能方面。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园区。

  在绿色发展方面。扎实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电机、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扩大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应用,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在安全保障方面。加快石化行业老旧装置综合技改,民用爆炸物行业的“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加大制造业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中国已建成技术领先的5G网络,从企业到老百姓都有实实在在的体会,能否介绍一下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哪些方面?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正如大家切身感受到的,近几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比较迅速,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更加凸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说明。

  建成了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宽带网络实现了从十兆到百兆、到千兆的快速增长,全国现在所有地级市建成了光网城市,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千兆用户全球占比超过了70%。建成383.7万个5G基站,实现了“县县通5G”,5G用户普及率目前已经超过60%。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全国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通5G行政村占比目前超过了90%。网络资源供给也在持续丰富,互联网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近2000万,这个数字也是全球第一;IPv4的地址和IPv6的地址资源总量,我们在全球排名第二;算力总规模达到230 EFLOPS,也就是说每秒能完成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居世界前列。

  形成了规模完备的优势产业体系。我国移动通信探索形成了“超前预研、标准引领、体系创新、网络先行、应用赋能”的发展模式。目前,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到42%,5G基站和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50%,可以说产业链韧性在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育繁荣发展的数字消费市场。有的同志应该知道,我国是在1994年全功能接入了国际互联网,当时仅有一条网速64K的网线日接入,走到今天,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拥有了10.9亿网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2023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达到15.42万亿元,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移动支付大家天天在用,可以感受到,规模相比2012年增长了239倍;软件业收入突破了12万亿,连续2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打造创新活跃的行业应用生态。我们感觉,生态的打造或者构建极其重要。5G行业应用已经融入到74个国民经济大类,现在建成了3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300家“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了1.3万个。大家知道5G本身就是赋能的一个技术,工业互联网又是应用广泛的,所以“5G+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成立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放鸿蒙、开源欧拉等优质开源项目正在走向国际舞台。基础电信网络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型设施安全能力建设与发展同步,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构建形成。

  下一步,我们主要坚持“建、用、研”进一步统筹推进,加快信息通信业的高质量发展。“建”就是夯实网络设施,稳步推进5G、千兆光网建设,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轻量化、5G-A演进升级,扎实推进算力产业发展,大家知道算力现在作为一个资源,发展也比较快。同时,正在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动5G网络向文旅、医疗、高校、交通枢纽、地铁等场所,在原有覆盖基础上进一步深度覆盖。“用”就是深化融合应用,研究出台“双千兆”网络和应用发展的接续政策,加快建设“5G工厂”,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研”就是强化技术研发,统筹推进5G-A的演进和6G研发创新,大家都知道现在6G也在加快发展,超前布局超高速光纤传输和下一代的光网络,未来的光网络发展大有可为。同时,有序推进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比如数据中心就属于增值电信,加强与国际开源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一些优质的开源项目,落地开源成果。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各地都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积极行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工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感谢记者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注。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几年来,在各方重视支持下,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里我通报一组数据供参考,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工业大类全覆盖,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些工厂都是以中国标准来建设的。截至去年底,全球共有153座灯塔工厂,其中有62座在中国,占比超过了40%,这些灯塔工厂既有跨国公司建的,也有本土企业建的。从成效上来看,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领域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大约30%,生产效率同步提升了近30%,可以说,很多制造业企业插上了“数字翅膀”后,比同类企业飞得更快、更有效率。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为系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工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点线面”同步发力,抓好行动方案落实,力争到2027年,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到2030年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具体来说:

  “点”,就是要聚焦重点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优先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大宗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和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支持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数字化集成应用创新,引导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分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

  “线”,就是聚焦重点产业链,推进数字化协同改造。我们将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一链一策”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改造,推广细分行业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引导供应链企业接入,打造一批数字化供应链。

  “面”,就是聚焦重点集群、重点园区,建设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启动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畅通园区内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探索园区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继续实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国家级集群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做示范。

  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请问,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面有何考虑和具体举措?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都非常关心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到目前为止,到6月底,我国已经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抓住四个关键词,即“服务、管理、发展、帮扶”。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特别要擦亮“专精特新”这块金字招牌,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在这里重点介绍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方面措施,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联合财政部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因为专精特新企业很多都是参与到大企业的供应链,大企业一般是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都成为配套专家。我们联合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中央企业在产业链当中很多都是链主企业,我们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当中。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

  第二方面的措施,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服务供给,支持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和能力,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小就是小型化,快就是快速化,轻就是轻量化,准就是精准化,这些有助于降低转型成本,让更多中小企业敢转、会转、转得好。

  第三方面措施,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我们国家已经培育了20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将再培育认定100家左右。同时,支持各地聚焦县域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省级集群。

  第四方面措施,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从政府角度更多的还是要为中小企业做好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市场化服务机构作用,统筹推进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加快建设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推动国家、省、市、县四级服务网络互联互通,汇聚整合政务、市场等各类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帮助企业降本、提质、增效。谢谢。

  工业行业是碳排放大户,请问在节能降碳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如何加快工业绿色化转型?谢谢。

  谢谢你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关注。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绿色低碳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推动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也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推动工业企业依法依规、合理高效的用能,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四五”前两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累计下降6.8%,高载能行业向清洁能源优势地区实现有序转移。截至2023年底,培育了196个国家级的绿色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平均利用率由2018年的15%提升到50%以上,5G基站单站址能耗较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规模和技术水平也在快速提升,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全球占比达到了57%。

  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工业绿色转型。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在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方面。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主要聚焦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重点领域,协同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支持企业建设一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加快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提高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

  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方面。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在航空、船舶、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子等领域率先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积极探索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的有效方法,推动制定一批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在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方面。加强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产品开发供给,加快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环保装备、绿色智算、智能微电网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持续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谢谢。

  我比较关注的是工业领域深化改革方面的情况。请问近年来工信部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谢谢。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谋划和推动出台一批改革举措,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里,我从四个方面来作介绍。

  比如,我们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完成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任务,谋划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总体效果非常明显,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比如,我们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结合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重大工程,充分发挥新型制优势,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刚才金部长专门提到大飞机取得的成效,我们通过C919大型客机研制,形成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联合航空工业集团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大飞机产业体系。我们扎实推进移动通信创新发展,探索形成“超前预研、标准引领、体系创新、网络先行、应用赋能”的发展模式,实现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比如,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制造业方面,我国已经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欢迎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电信业方面,有序推进对外开放,近期部署在北京等4个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截至今年6月底,在华经营电信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达到2037家。

  比如,我们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持续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把加强对企业服务作为开展行业管理的重要职责,建立完善与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激发企业动力活力。支持制造业领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打造大国重器。完成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让更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劲头抓好改革落实,不断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的新空间。谢谢!

  我们注意到近期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大飞机、高铁等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引人注目,工信部多次提到产业科技创新,请问接下来将采取哪些举措继续推进?谢谢。

  谢谢你对产业科技创新的关心,这项工作对制造业来说发展的意义重大。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重点抓好四件事,第一是实施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充分发挥新型制优势,补短板、锻长板,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第二是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应用示范。第三是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的质量和竞争力。第四是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装备。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推动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要引导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共同培养科技人才。

  在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布局,围绕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再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更好支撑技术迭代、工艺改进、产品创新,我们还将聚焦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

  在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方面,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壮大科技服务市场,培育国际化科技中介机构,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打造中国制造品牌。谢谢。

  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国家高新区集聚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产业,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请问,目前国家高新区发展如何?下一步如何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高新区大家都非常熟悉,它是经过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目标的科技产业园区。我国目前已有178家国家级高新区,在创新能力、企业实力、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在这里想用一组数字来表述,就是“2345678”。现在全部国家级高新区贡献了全国2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集聚了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发明专利,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形成了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战略性产业,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地。

  星空体育app下载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高新区的初心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任务,因此,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线,继承巩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让国家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个方面是,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在国家高新区布局更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和高能级企业孵化器,集聚和培育更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承担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实施“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支持国家高新区与高校、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

  第二个方面是,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园区、绿色园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新赛道培育行动,建设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开发开放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引导有条件的高新区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第三个方面是,健全国家高新区工作体系。落实好国家高新区建设主体责任,促进科技、教育、产业、人才、金融等资源要素在园区融通发展。进一步优化布局,推动一批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针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同特色,支持“一区一策”开展政策探索。优化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谢谢金部长,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4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4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详细]2024-04-12 09:55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市场化推进。坚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工业领域各类设备更新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政策环境。 ——坚持标准化引领。强化技术、质量、能耗、排放等标准制定和贯标实施,依法依规引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统筹考虑行业发展和市场实际,循序渐进、有序推进。 ——坚持软硬件一体化更新。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推动硬件设备更新的同时,注重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 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 1.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农机行业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仪器仪表行业更新数控加工装备、检定装备等;纺织行业更新转杯纺纱机等短流程纺织设备,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绝缘耐压测试仪、循环充放电测试仪等。 2.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建设;光伏行业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动力电池行业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3.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 (二)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 4.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 5.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应链。 6.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建设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鼓励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 7.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钢铁行业加快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争创环保绩效A级;建材行业以现有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领域减污降碳、节能降耗为重点,改造提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和技术;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 8.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等各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 9.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以主要工业固废产生行业为重点,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面向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皮革、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的行业,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更新一批冷却塔等设备。 (四)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 10.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安全改造。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反应器优化控制、机泵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技术,更新老旧煤气化炉、反应器(釜)、精馏塔、机泵、换热器、储罐等设备。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11.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以推动工业炸药、工业电子雷管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为重点,以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为目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机器人替人”工程,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重点对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点及现场混装炸药车、雷管装填装配生产线.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森林草原火灾、紧急生命救护、社区家庭安全应急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税支持。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二)强化标准引领。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修订一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相关标准,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制定《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推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三)加强金融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强化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四)加强要素保障。鼓励地方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负责本地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组织实施,要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政策解读,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央地联动,建立重点项目库,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相关链接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 《方案》表示,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是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方案》从先进设备更新行动、数字化转型行动、绿色装备推广行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四个方向出发,共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 高端化方面,《方案》提出,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农机行业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 智能化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推动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 绿色化方面,《方案》表示,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等各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 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方面,《方案》重点提及石化化工、民爆行业等领域工艺技术改造,以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为目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机器人替人”工程,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 加大财税及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主体是企业。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方案》对破解企业设备更新的难点堵点作出了一揽子政策安排,为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形成规模效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方案》提出多项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保障措施。 在财税方面,《方案》表示,要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在金融方面,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强化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余晓晖介绍,我国是工业大国,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9.9万亿元,占GDP 31.7%,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30%,连续14年位列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经超过167万亿元,多种关键设备保有量全球领先,如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1/3,新增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风电等新能源设备装机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工业领域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此前曾表示,设备更新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樊蒙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我国工业设备投资约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据此估算,我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年规模在4万亿元左右。[详细]2024-04-11 09:20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工信部联规〔2024〕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 金融监管总局 2024年3月27日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市场化推进。坚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工业领域各类设备更新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政策环境。 ——坚持标准化引领。强化技术、质量、能耗、排放等标准制定和贯标实施,依法依规引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统筹考虑行业发展和市场实际,循序渐进、有序推进。 ——坚持软硬件一体化更新。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推动硬件设备更新的同时,注重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 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 1.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农机行业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仪器仪表行业更新数控加工装备、检定装备等;纺织行业更新转杯纺纱机等短流程纺织设备,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绝缘耐压测试仪、循环充放电测试仪等。 2.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建设;光伏行业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动力电池行业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3.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 (二)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 4.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 5.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应链。 6.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建设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鼓励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 7.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钢铁行业加快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争创环保绩效A级;建材行业以现有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领域减污降碳、节能降耗为重点,改造提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和技术;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 8.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等各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 9.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以主要工业固废产生行业为重点,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面向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皮革、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的行业,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更新一批冷却塔等设备。 (四)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 10.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安全改造。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反应器优化控制、机泵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技术,更新老旧煤气化炉、反应器(釜)、精馏塔、机泵、换热器、储罐等设备。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11.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以推动工业炸药、工业电子雷管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为重点,以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为目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机器人替人”工程,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重点对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点及现场混装炸药车、雷管装填装配生产线.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森林草原火灾、紧急生命救护、社区家庭安全应急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税支持。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二)强化标准引领。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修订一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相关标准,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制定《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推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三)加强金融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强化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四)加强要素保障。鼓励地方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负责本地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组织实施,要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政策解读,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央地联动,建立重点项目库,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详细]2024-04-10 08:55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实施意见》,现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不断加深,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我国具备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各省(区、市)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出台了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文件。但我国未来产业发展也面临系统谋划不足、技术底座不牢等问题。 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政策引导,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如何考虑的? 《实施意见》遵循未来产业发展规律,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企业培育、场景开拓、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到2025年和2027年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构建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三、《实施意见》如何部署前沿技术催生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实施意见》按照“技术创新—前瞻识别—成果转化”的思路,提出推动前沿技术产业化的具体举措。 一是抓创新。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6大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发挥国家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体系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精识别。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跟踪重点领域科技发展动向,聚焦前沿热点,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具备高水平技术突破、高潜能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创新。三是促转化。定期发布前沿技术推广目录,高水平建设未来产业成果“线上发布大厅”,打造产品交易平台,举办成果对接展会,提供精准对接。高水平建设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效整合创新优势资源,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四、如何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和发展生态? 《实施意见》围绕技术供给、产品打造、主体培育、丰富场景、支撑体系等方面,构建未来产业的发展生态。 一是强化技术供给。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领军企业作用,加快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打造标志性产品。突破下一代智能终端,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工业终端、面向数字生活新需求的消费级终端、智能适老的医疗健康终端和具备爆发潜能的超级终端。做优信息服务产品,发展下一代操作系统,推广开源技术。做强未来高端装备,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产品。三是壮大产业主体。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实施中央企业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计划。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未来产业产业链,建设先进技术体系。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加强产学研用协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四是丰富应用场景。围绕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领域,面向设计、生产、检测、运维等环节打造应用试验场。加快工业元宇宙、生物制造等新兴场景推广。依托载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场景,加速探索未来空间方向的成果创新应用。定期遴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通过标杆示范、供需对接等方式建设标志性场景。五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统筹布局未来产业标准化发展路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同步构建中试能力,为关键技术验证提供试用环境,加快推进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优化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5G、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千兆光网等建设,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五、为推动重点任务实施,《实施意见》提出哪些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从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安全治理、国际合作等四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部际协同、央地协作,以实施意见为指南,围绕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带动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三是强化安全治理。坚持包容审慎的治理理念,加强伦理规范研究,科学划定“红线”和“底线”,构建鉴别-评估-防御-治理一体化机制。四是深化国际合作。鼓励国内企业与研究机构走出去,鼓励跨国公司、国外科研机构等在我国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积极贡献中国产品、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详细]2024-02-01 17:32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十二部门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 2026 年,我国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和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规模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数突破50万家,在60个行业应用推广标识解析体系,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主动标识载体部署超过5000万枚,骨干企业应用普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重点领域标识应用成效凸显。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行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在数字医疗、城市治理、产业集群等领域树立一批样板标杆。关键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基于标识的可信工业资产、碳数据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标识产业生态发展不断壮大。标识解析关键核心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产业供给能力不断丰富,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标识解析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国际化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和国际治理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提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赋能水平,加速工业大数据循环,优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6年,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和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规模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数突破50万家,在60个行业应用推广标识解析体系,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主动标识载体部署超过5000万枚,骨干企业应用普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重点领域标识应用成效凸显。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行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在数字医疗、城市治理、产业集群等领域树立一批样板标杆。 ——关键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基于标识的可信工业资产、碳数据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 ——标识产业生态发展不断壮大。标识解析关键核心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产业供给能力不断丰富,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标识解析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国际化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和国际治理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二、重点任务 (一)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加强标识解析系统与工控系统、工业软件、管理系统的适配,打造设备类、软件类、系统类中间件,推动企业内生产、加工、运输、检测等环节上标识,全面提升智能化生产管控、产品精益化管理、数字化交付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优化等场景应用水平。发挥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电力、船舶、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医药、电子、建筑等行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推动设计、生产、物流、服务、回收利用等环节标识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广大企业普遍接入,实现全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有效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准时交货率、供货速度和库存周转率等。推动各行业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数据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风险监测和评估。 (二)全面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 结合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加快推进轻工、食品、纺织、消费电子和锂电池等消费品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消费品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通过标识关联生产加工、仓储配送、流通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推进消费终端适配工业互联网标识,推广消费品质量追溯、数字化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模式,优化消费服务体验。探索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构建消费大数据平台,开展需求预测,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 (三)促进数字医疗整合 支持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用产品重点领域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重点推进医用产品的原料、生产、物流仓储、耗材采购等信息平台的数据汇聚和可信认证工作,实现医疗领域数据资源的可信高效统一管理。加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与药品追溯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体系深度融合,促进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资料可信共享。探索拓展工业互联网标识与药品追溯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在监管方面的融合应用。 (四)完善绿色低碳管理 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支撑完善企业、行业、区域等碳排放数据计量监测、碳足迹管理、碳交易体系,逐步提升全流程、全产业链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水平,打造推广“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鼓励运用标识解析等技术,探索工业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基于标识解析技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利用、节能降碳、产业低碳协同等,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五)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鼓励引导关键领域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主动标识载体部署,推进企业高风险、高价值设备接入标识解析体系,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唯一身份、精准定位和数据互通的作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互联共享,推动提升企业关键设施设备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六)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 探索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建筑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动水、电、气、热等领域利用主动标识载体技术。探索标识技术在建筑节能降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应用,推动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融合发展,推进建筑标识解析创新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与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围绕城市交通、物流运输、文体设施、政务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探索建立相关设备资产的一码通标识解析标准体系和可信资产服务网络。在确保运营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地方政府在公共交通、共享交通、智慧停车等多种交通业态中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 (七)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深化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发展载体的应用推广。支持集群基于标识解析体系开展“产业大脑”建设,服务产业集群内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通设计、生产、销售、物流及服务等环节,实现全场景数据共享和追溯。探索利用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集群,加快数据、资金、人力等要素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网络化协同,构建产业集群数字化新生态。 三、能力支撑 (一)增强基础设施能力 增强国家顶级节点多标识兼容、体系监测、应急保障等能力,完善星火链网融合型区块链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园区、行业、地方建设和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基于标识解析体系的可信工业资产服务平台。探索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实时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提升标识解析体系赋能政府治理能力。 (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开展可信资产认证、安全防护、数据流通等标识解析技术研发,加强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Web3等技术融合创新,探索基于标识数据构建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应用等产品。加快标识解析架构、编码、数据服务、节点对接、融合应用等标准制定和实施。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验室、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构建产品服务体系 培育基于物联网卡、通信模组、安全芯片等主动标识载体的集成终端,拓展识读软硬件与标识解析的适配。围绕设备互联、软件互通、平台互享研发标识中间件,实现异构、异主、异地工业设备、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和互操作。推动主动标识载体、标识解析软件系统集成内置到智能穿戴等设备,培育面向中小企业的标识应用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供应商。 (四)提升数据流通水平 构建基于标识的工业数据流通体系,建立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标识解析标准和工业数据认证机制。面向重点行业搭建标识数据可信共享资源池,培育一批行业级标识数据模型、标识中间件等数据服务工具及产品供应商。加快推进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开展标识数据应用成熟度评估评价,探索建立工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推进重点行业或区域开展数据试点工作,鼓励各地建立基于标识的工业数据智能服务中心。 (五)强化标识安全保障 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制定配套安全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对标识解析系统设计、上线、运行等重点环节安全风险评估和技术检测,完善标识数据治理框架,探索建立基于标识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权限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体系,建立健全基于标识解析的工业资产可信认证、进网许可、安全监测综合服务体系和基于商用密码的标识安全保障体系。鼓励重点企业建设安全监测手段,并与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对接。 四、组织保障 (一)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联动、央地联动,鼓励各地、各行业结合优势,组织产学研用各类市场主体组建细分行业标识应用推进方阵,联合编制融合应用指南,挖掘标识应用典型场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标识解析应用成熟度评估。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 持续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加强标识关键技术产品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各地财政专项资金、创投基金、社会资本投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和网络安全项目。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作用,通过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特色载体,开展标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标识领域人才队伍。鼓励开展标识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推动优秀人才引进。 (四)加强标识服务管理 指导各地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许可政策指导和宣贯,压实标识服务机构主体责任,开展合法合规监管检查。加强标识解析监测评价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安全审查机制,提升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五)营造开放产业生态 深化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开展标识大会、标识应用创新大赛等特色活动,加强标识解析供需对接服务。指导行业组织等开展标识产品、解决方案和工业互联网园区等星级评价,加强各地标识应用发展成效评估,发布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发展指数和成效报告。 (六)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依托重点国际合作机制,鼓励国际化园区、外向型企业及境外企业等建设星火链网融合型区块链基础设施,开展国际供应链、物流链、产品认证相关领域应用,推动数据安全合规有序跨境流通。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标识相关国际治理,完善标识领域多利益相关方社群治理机制,搭建国际产业合作交流平台。[详细]2024-02-01 17:22

  价值驱动,创新升级:Volvo Days 2024助力全球客户可持续发展

  7月市场暖风起,我有迪万伦DX75E再创新高:柳工装载机单月海外销量超1000台,电动装载机单月产销量超600台!向新而行!山河智能电动挖掘机线上推介会成功举办

  山河智能“超大型油气管道绿色成套施工装备”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深化合作!浙江省海港集团与三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河智能SWT28JE电动直臂高空作业平台批量发货华东市场

  桥梁&城建小钢炮:中联重科220吨履带起重机ZCC2200V新品重磅来袭!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精彩视频05:19非洲什么工程最多?02:49坦桑尼亚女客户谈SDLG02:41海外用户给中国品牌的建议03:48越南客户评价山东临工投稿邮箱:服务热线: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搜索

网站地图